生长于80年代的农村,那时没什么零食。但不能阻止我们对用食物填饱肚子的追求。
(水石连州NO.2697) 那年代嘛,大人没空管,自己总有办法。
(水石连州NO.2697) “叮叮嗒嗒叮”敲出这样是声响应该是换麦芽糖的来了。那时的东西也不一定是要现金才能买到的,可以以物易物呢。例如用牙膏管。注:牙膏管是铝制材料,并非今天是塑料管。听到这样的声音纷纷回家找牙膏管去,有时管里还有牙膏,怎么办?直接挤掉拿去换。先解决了嘴馋问题在说:em28: 。还有“咚咚咚”是闷声是货郎挑担子来了。那声音还伴有“鸭毛换火柴”的叫声。我们却常常调皮的再加句“鸡毛换凉鞋”:em48: 但这个好像是大人管辖的了,他们要换火柴用。:em65:
(水石连州NO.2697) 当然,我还偷过邻居家的橘子嘛。这个在后来讨论,农村的孩子如果不偷一下别人家的东西也几乎就算白过了一半。还有在地塘晒谷时,把掉下来的穗堆一起,用火烧,名曰“爆米花”爆出来的稻米有点香香脆脆的味道。但是,因为烧时的灰也留在那里,所以吃了过后嘴巴觉得黑黑的。家里人可是不允许这样玩火的。危险啊!!:em40: 再者就是捅蜂窝,把蜂巢里的马蜂赶出来,然后摘下蜂房,吃里面的虫子。(这个需要很大胆的孩子,通常敢捅蜂窝的孩子,平时必定挨过不少家里人的腾条焖猪肉):em48: 。还有烧水时顺便煨番薯。(这个时候在秋天时做)灶台烧火后会有些没熄灭的炭火在,这时把小小个番薯扔进去,再用炭火覆盖好的话,不用多久就能闻到香味。这个要偷偷进行,家里人怕吃了煨的东西流鼻血。就用蒸的方法来处理番薯。但蒸的没煨的香,而且偷偷进行的是少吃多滋味,还有吃时不想被家里人发现的那个刺激呀。反正就死性不改,但现在还很回味呢!
(水石连州NO.2697) 那时找东西吃,绝对要比电视里那些找线索破案的人强多了。就没有找不到的。例如过节后还有糍粑,不用想也是放米缸里去的了。中秋后的月饼应该是柜子里。春天准备种的花生种子在蛇皮袋里挂着也照样偷吃。大人还吓唬说,吃了肚子里就会长根花生苗,害我害怕了好多年。还有过年的唐环放在瓦缸里。一定是在楼上那几块木板上方。(那时家家主的都是复式楼房哈,都有楼上的)我家的忒狠,用锡皮桶装,盖子一盖上不是女孩子就打不开呢。这时一字螺丝刀就是好帮手。:em28: :em28: 。
(水石连州NO.2697) 用尽这么多办法单一 的为了嘴馋,其实也不是。更多的是农村生活的乐趣。现在的孩子不用这么做了,因为大人时时怕饿着。这些东西也就留在记忆里。
进入水石连州论坛浏览《小时候是这样偷吃的》>>>[ 来源:水石连州论坛 ]
》